Tokushima Prefecture
可以染出美麗色澤的「阿波藍」自江戶時代起便進軍全國市場,給德島的經濟和文化帶來巨大的助力。當今德島,由承襲傳統的蠟染師製造出的「阿波藍」產量占全國市場的大半,支持著「日本藍・藍色」走向世界。
由蓼科植物蓼藍的乾葉發酵而成的天然蓼藍染料被稱為「司庫摩」。天然藍染是使用「司庫摩」的染液浸染而成,在德島製造的「司庫摩」被稱為「阿波藍」。
製造「阿波藍」需要耗時近1年。春季栽植蓼藍苗,夏季收割蓼藍葉子後切碎,充分乾燥後堆積在被稱為睡鋪的設備上。在堆積的蓼藍葉(數百公斤~數噸)上灑水,並仔細進行溫度管理,大約發酵100天之後,便可完成「阿波藍」的製作。
阿波藍的魅力數不勝數,但最重要的莫過於其顏色本身。
從彷彿窺視瓶口的淺色「窺瓶」(柔和藍綠色),到「淡青色」、「藍色」以及由於可以聯想到勝利這一吉利名稱而深受武士喜愛的「勝色」(深藍色)等,這些用來描述藍色的各種名稱也顯示出阿波藍染出的多種色彩美。
「司庫摩」中含有一種名為靛藍的藍色色素。由於該色素不溶於水,無法直接用於染色。因此,要先將其和石灰、木灰汁等鹼性物質一起倒入容器內混合,經過1週左右的管理發酵,使藍色的色素可以溶於水。
將布料浸漬在完成的染液中放置一段時間之後,再暴露於空氣中,藍色色素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,再次回到不溶於水的穩定狀態。之後,用水仔細清洗,沖掉不穩定的多餘成分,便顯現出鮮豔的藍色。
阿波藍起源的說法不一,不過1445年的「兵庫北關舩入納帳」中保留著藍染的裝運記錄,所以一般認為阿波藍從室町時代起已經製造並流通了。
從江戶時代到明治時代,其製造量明顯增加,十八世紀初期已經主導全國市場。其繁榮的理由有三。
阿波藍的繁榮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,德島的蓼藍栽培面積在1903年達到高峰,增加到大約15,000公頃。但是,之後由於印度的沉澱藍和歐洲的合成藍進口量增加,阿波藍的生產量驟減。現在,天然蓼藍之美和純天然的質感重新被世人所認識,透過以保存和振興阿波藍的「藍染師」為首的相關人員的努力,阿波藍的傳統得以持續傳承。
吉野川自東向西穿過德島縣,在其流域栽培蓼藍。但是,由於當時的吉野川並未建築堤防,每年的颱風時期降水量較大,河流泛濫引發洪災。由於颱風多在水稻收割前到來,蒙受巨大損失的風險較高,不適合種植水稻。從這一點來看,在颱風季節之前就完成收割的蓼藍種植是適合德島縣的產業。
而且對於居民來說,颱風時的洪水是把雙刃劍,既是非常危險的水害,同時也有好的一面,可以將肥沃的土壤沖入蓼藍收割後的蓼藍田裡,使難以在同一片土地上連續種植的蓼藍得以連續種植。
Copyright © Tokushima Prefecture , All rights reserved.